全部产品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2016年上半年各地市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的梳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27  浏览次数:2779
核心提示:本文精选一些地市的《实施意见》,并将精华部分进行摘录,为读者提供一道丰盛的体育产业发展盛宴。

 

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更接地气,前景广阔

——2016年上半年各地市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的梳理

编者按:

2015年,全国有31个省区市均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一下简称<实施意见>),累计产业目标突破7万亿。进入2016年,各地市在本省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色,密集地发布了本市的《实施意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发布本市的《实施意见》的城市已超过60余座。编者汇总后发现,“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更接地气,前景广阔”是这些《实施意见》的普遍特征。如洛阳市的“五大品牌工程”,贵阳市的“体育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杭州市打造“活力杭州运动之都”品牌与实施“两报告、三处方”国民体质检测杭州模式,成都市的“双核九区一圈”体育产业发展布局,深圳市的2亿元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和1亿元市体育发展基金等等。

本文精选一些地市的《实施意见》,并将精华部分进行摘录,为读者提供一道丰盛的体育产业发展盛宴。

 

洛阳市:洛政〔2015〕70号

 

到2020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占GDP的1.5%左右,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达到GDP的2.0%左右。

注重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前期规划论证,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事功能需要与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开发等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管理公司、职业俱乐部、赛事公司、运动协会等参与运营。

大力扶持偃师气排球,孟津柔力球,新安门球、健身气功,栾川、嵩县滑雪、漂流、登山、汽车营地,汝阳汽车越野,宜阳飞碟、射箭、激流回旋,伊川篮球,洛宁自行车等特色项目发展壮大。

实施五大品牌工程:一是打造品牌赛事工程;二是建立人才培训工程;三是谋划会展演出工程;四是实施场馆保障工程;五是推进职业俱乐部工程。

 

威海市:威政发〔2015〕29号

到2025年,体育产业产值总规模超过200亿元。

创建特色品牌赛事,进一步提升威海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帆船赛等赛事水平。

重点支持以碳纤维为基础材料的体育器材产业发展,围绕垂钓、帆船、帆板等海上运动,登山、骑行等户外运动及铁人三项、高尔夫、棒球、冰雪等运动,积极开发生产相关产品。

大力培育体育场馆专业管理运营公司。

促进体育与旅游业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里口山城市山地公园,打造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系统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等山地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山地自行车、踏青、登山等体育旅游休闲活动;加快建设鸡鸣岛等国际海岛垂钓基地,大力开展海上垂钓、游艇观光、帆船帆板沙滩球类等大众休闲运动。

 

贵阳市:筑府办发〔2016〕1号


到2020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亿元。

完善贵阳奥体中心一期配套项目贵阳网球馆、积极推进贵阳奥体中心二期、贵阳网球主题公园等一批大型体育设施建设,

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创建全国有影响力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城。

促进“互联网+体育”的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围绕“贵阳动起来”的目标通过APP线上体育产品预订消费系统,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媒介综合性信息服务互动平台。

促进体育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围绕以“医”为支撑的医药医疗产业、以“养”为支撑的保健养生产业、以“健”为支撑的运动康体产业、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等大健康医药产业体系。

 

 杭州市:杭政函〔2016〕42号

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达到1200亿元,实现增加值36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7%左右。实现整体实力保持全省领先、全国先进,基本建成体育强市,打响“活力杭州运动之都”品牌。

全力筹办亚运会,把2022年亚运会办成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体育盛会,并办好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及世界水上运动大会等重大赛事活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创新体育赛事的开发和推广方式,形成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办赛形式。

着力打造一批体育特色突出、产业基础良好、融合发展潜力大的体育特色小镇。借助休博会、西博会等大型展会,积极举办游、户外用品、体育用品等专业化品牌展会。

提高市民体质监测水平,积极构建以“体检报告+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医疗处方+健康处方+运动处方”为特色的“两报告、三处方”杭州模式。

 

青岛市:青政发〔2016〕3号

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比例达到51.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实现城区公共体育设施“8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大力发展帆船、游艇等海洋体育竞技、休闲和观赏类项目,打造西起胶州湾西海岸、北至即墨市滨海的海洋休闲体育产业带。在大沽河两岸发展自行车、轮滑、徒步、垂钓、露营等户外运动项目,打造南起大沽河入海口、北至莱西市的休闲体育产业带。

 

   南阳市:宛政〔2016〕29号

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达到200亿元。

鼓励推广和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参与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与运营。

打造“一心三带多基地”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一心”:充分发挥南阳中心城区;“三带”:沿白河建设水上运动和健身休闲服务带,沿伏牛山和桐柏山打造户外运动和民俗体育休闲旅游服务带,

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北有太极、中有少林、南有心意”的中原武术三足鼎立新格局,发挥南阳仲景品牌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促进体育产业与健康养生产业、中医药产业等大生命服务业融合发展。

 

沈阳市:沈政发〔2016〕22号

鼓励利用公共绿地、郊野公园、沿河沿湖水库堤坝滩地、老矿区、矸石山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体育设施,支持改造旧厂房、废弃锅炉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

打造全国“足球之都”核心区暨五里河体育产业集聚区,成立体育产业集团和大型赛事运营管理中心,推进体育产业科学化、规范化运营。

市政府设立1亿元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民健身卡补助、发放体育消费券等多种方式,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引导体育产业经营业主提供公益性健身服务。

 

   成都市:成府发〔2016〕6号

到2025年,加快构建全市“双核九区一圈”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格局。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 元,将成都打造成为国际赛事名城和国际化体育产业区域中心城市。

“双核九区一圈”体育产业发展布局

“双核”:1.北部城区——体育消费服务核心区;2.南部新城——国际化竞赛表演业核心区

“九区”:1.双流高端赛事及产业创新创意集聚区;2.温江时尚运动体验休闲集聚区;3.都江堰高端赛事及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集聚区;4.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山地户外运动集聚区;5.青白江-金堂-崇州-蒲江-邛崃山地公路自行车运动集聚区;6.大邑西岭雪山冰雪运动集聚区;7.金堂铁人三项及足球小镇产业集聚区;8.金牛、锦江都市休闲运动集聚区;9.新津水上及山地户外休闲运动集聚区

“一圈”:建立环抱中心城区的田园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圈。

 

 

   安阳市:安政〔2016〕20号

着力打造航空运动之都,建设以航空产业为重点的体育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和全国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试点,建成1—3个河南省体育产业基地,2—5个河南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建设户外休闲运动产业示范区(带),打造一批具有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度的航空运动、体育运动休闲产业基地;

发展“蓝天、绿地”特色体育产业。充分发挥安阳低空开放空域和林州林虑山自然资源优势,加快滑翔伞基地功能配套建设,逐步形成一站式竞赛、服务、旅游平台,支持开展跳伞、航模、动力伞、热气球等航空运动项目,鼓励成立专业俱乐部,发展“蓝天体育产业”将林虑山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滑翔基地。

大力推进“航空运动之都”建设。围绕航空运动和通用航空,依托现有机场、安阳机场等资源优势,建立航空产业发展平台,推进体育产业集聚。

 

   开封市:汴政[2016]26号

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达到150亿元。

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充分发挥开封武术文化底蕴深厚,传承有序,门派众多的优势,积极创建全国武术之乡。根据“北方水城”特点,发展水上娱乐休闲体育项目。深入挖掘蹴鞠、水球等宋代体育文化资源,加强对斗鸡、信鸽、钓鱼、水秋千、石锁、抛沙袋、抖空竹、冬泳、风筝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市场开发和推广。大力支持祥符区和尉氏县篮球、杞县健身气功、通许县自行车、顺河回族区少数民族体育、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武术等特色项目发展壮大。

建设市体育中心、改造市人民体育场,打造环城墙健身带和汴西湖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新建100块足球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全民健身示范基地。

积极推进“文化+体育”行动计划,做大做强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开封西湖水上赛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中原武术大舞台、宋都古城健步走等赛事和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

 

    温州市:温政发〔2016〕36号

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6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7%。全市力争培育1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2条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路线、10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赛事、5个省级体育运动休闲基地;建成温州奥林匹克主体育场,规划建设温州奥林匹克游泳馆和体育馆,全市建成20个体育综合服务中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5平方米;新建或改建社区中小型多功能运动场馆240个,新建社区与行政村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新建足球场地60片以上,实现全市90%以上镇(街道、乡)建有足球场;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率达到100%。

重点建设“一带两核三地四区”的体育产业布局。一带:打造“雁楠飞”国家级体育户外赛事运动休闲带。两核:体育产业制造加工核心区和海洋休闲运动核心区。三地:“水上运动休闲胜地”、“滑雪户外运动休闲胜地”、“体育健康旅游养生胜地”。四区:“体育赛事观赏聚集区”、“时尚运动休闲聚集区”、“畲乡民族特色运动体验区”、“山海特色运动休闲聚集区”。

 

深圳市:深府办〔2016〕21号

2016—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5%。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体育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高端体育品牌集聚中心和国际化的体育产业创新中心。

2015—2020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主要采取项目资助、贷款贴息和奖励等方式,支持深圳体育产业加快发展。

打造高端体育赛事品牌。在我市连续举办3届以上的国际性单项体育赛事,按项目类别、赛事等级、规模、影响力、实际投入等,专项资金可给予每次不超过1500万元的办赛资助;国内赛事每次不超过800万元的办赛资助;单次国际性或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每次不超过500万元的办赛资助;我市具有自主品牌的赛事每次不超过300万元的办赛资助。

培育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在深圳注册并冠“深圳”队名,参加全国最高级别职业联赛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按项目类别、赛事等级、规模、影响力、实际投入等,专项资金可给予每赛季不超过2500万元的资助;给予参加全国职业联赛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每赛季不超过1500万元的资助;给予一般职业体育俱乐部每赛季不超过800万元的资助。;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深圳市体育产业领军企业”发布制度。对上一年度工业增加值或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0%的领军企业,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

拓宽投融资渠道。对注册地在我市的体育企业符合条件的体育项目贷款,专项资金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贴息。设立深圳市体育发展基金会。由市财政一次性出资1亿元作为原始基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