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产品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体育产业是真正的健康产业 (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14  浏览次数:955
核心提示: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增强让体育产业朝气蓬勃,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亲朋,体育健康的养生之道一定要从现在做起。

 【内容提要】中国人已经被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搞害怕了,倘若再来一个健康产业化,是否要拿着人的健康进行敲诈勒索钱财之类勾当呢?回答是否定的,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是健康的第一要务。全民健身运动就是不怎么花钱的体育锻炼,它背后的体育产业就是真正的健康产业,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受益匪浅的良性循环产业链。

本篇文章由于篇幅过长,分成3篇如下?

 体育产业是真正的健康产业(一)

 体育产业是真正的健康产业 (二)

 体育产业是真正的健康产业(三)

     中国特色的健康误区之一,就是认为吃保健品能够吃出来健康,却不知道自己的消化能力对于保健品效果至关重要。特别是一个人的营养吸收能力,来自于体育锻炼。还有养生,中国人觉得这不同于体育锻炼,其实不然,传统文化的养生都讲究适当的特定运动。这种把具体套路的运动与相应的饮食生活营养相结合,恰恰是现代化体育运动科学的强项,每一个运动员的营养配餐、锻炼方式,都是有科学技术规范性的,要比传统文化粗枝大叶、千人一面的千篇一律养生模式更加个性化,实际上就是一对一的个人体育锻炼营养学配伍。当然,事业心强的许多人说体育锻炼没有吃保健品简单易行,占用时间太多了,忙不过来。那么,这就是“健康素养”比较差的表现,岂不知没有运动量,你吃下去的保健品就吸收不好,还容易造成营养过剩的“富贵病”。有哲学家就将健康比作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是1后面的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则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北京一位被累垮的校长在去世前由衷地感叹:身体倒了就剩下一堆0了,可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上接前文)

二,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增强让体育产业朝气蓬勃

     千百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仁者寿”,健康长寿是一种幸福,标志着老天爷奖励老寿星是德行好,属于福报的回应。这一点,在现代化社会叫做“幸福感”,让我们认识到人一生的追求,不外乎财富增长、事业成功、爱情美满、家庭幸福……但无论我们追求多少、拥有多少,如果失去健康,一切都将没有了意义。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亲朋,体育健康的养生之道一定要从现在做起。
   这种有关健康长寿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就只是一个故事,我们看一看,听一听也就过去了。如果没有注意体育锻炼,健康养生被忘记了,疾病不幸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了,那就是一个事故。到时候,连累的还是自己和至亲至爱的人们,直接危害家庭幸福。这就是最近几十年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许多中国人存在暴饮暴食、抽烟喝酒、运动不足等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问题,倒逼着中国政府提出来“全民健身运动”的规划,要采取措施促进民众的体育健康事业,形成体育健康产业链条来保持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马拉松大赛主办方公司和运动服装制造商等受益颇多,推进了体育产业链条的扩大和延伸。
  中国政府的十三五规划就明确指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因此,全世界的体育用品生产巨头耐克公司,中国企业家王健林拥有的、涉足体育产业的大连万达集团等,都蜂拥而至体育产业链条。
     现在我国的参加奥运会金牌最多项目,就是羽毛球乒乓球,不仅仅是竞技体育的世界级选手不断涌现,而且群众性的羽毛球、乒乓球体育健康锻炼蔚然成风,已经是非常普遍了。还有中国近二十年来参加游泳公开赛、铁人三项等大规模赛事的运动员也逐渐增多,全国各地都有的游泳池、体育馆越来越设施齐全,设备档次越来越高,拉动内需的体育消费和体育制造业增长。这是体育健康产业的单向发展势头,还没有进入体育健康示范区的产业园区规模化境界,没有酝酿形成带动特色旅游文化产业链条的全方位服务经济格局。
     迄今为止的中国大陆体育健康产业,还是局限于“跟着政府感觉走”的状态,体育比赛活动依然如故的还是体育产业切入点。中国特色的体育赛事运营商——智美体育集团2015年就提出,要使自己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国内举办马拉松大赛的数量增加两倍,使参赛者超过1000万人。在这种风潮中,体育用品和服装需求急速扩大,群众性的万人马拉松比赛活动成为一种“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与旅游文化产业相得益彰。
     国际上的体育产业巨头耐克公司看到了中国大陆体育健康产业的前景广阔,就大加赞赏,说“中国消费者对体育比赛和体育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因此参加体育运动的群体呈扩大趋势”。这方面,追求健康的女人越来越多,由于进行运动的女性增加,耐克公司在华全年利润在过去两年增长了24%。耐克公司还认为,尤其是女性发挥了推动作用,纳入运动的新生活方式正在普及,运动服和运动鞋的销售额在全球均出现增长。
  中国大陆的商业房地产首富万达集团,经营业务广泛,涉及体育到房地产的诸多领域。去年8月该集团以6.5亿美元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时表示,有意成为经营体育行业的全球龙头企业。万达集团去年除以10.5亿欧元(1欧元约合7.19元人民币)收购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100%的股权外,还入股了西班牙马德里竞技俱乐部。至于国内的体育健康产业开发,万达集团还没有公布信息。但是,万达集团的掌人王健林2015年曾表示:今后还考虑并购多个体育相关企业。他指出,中国的体育产业相对人口规模而言还很小,“中国的体育产业会有光辉未来,具有增长几十倍的空间”。
    值得关注的中国式体育健康产业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健康与健美齐头并进,首当其冲的是减肥运动。也就是说,对肥胖问题的警惕意识增强,是促进中国体育健康产业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超重和成人肥胖在中国全体人口中的占比,在2014年为35.4%,比2010年时的30.5%迅速增加。2015年到2016年,中国肥胖人群仍然是有增无减。促使减肥操和健身房为代表的体育健康产业突飞猛进,现在全中国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企业遍布大街小巷,生意火爆。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国家体育总局也宣布,将放宽对体育赛事举办方面的限制。今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将变得比以前容易。另外,中国大陆的中央政府国务院也表示要大力发展足球运动,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球迷”更是推波助澜,鼓励这方面的体育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俱乐部”的商业化模式积极作用。
  在这样的国家政策大好形势刺激下,智美体育集团在2015年上半年连续投资体育相关产业,并且2016年进军了排球、足球领域,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无限风光变成赚钱的资源。另外,在广大的体育健康运动爱好者民众当中,运动不剧烈的体育项目也很受欢迎。据总部设在香港的一家健身俱乐部说,该公司位于上海的瑜伽馆在2015年1至11月的利润,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60%以上。这是瑜伽在全中国人气高涨的征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健康养生产业链蒸蒸日上的表现,把印度模式的瑜伽抛在了身后。
    正是这样的中国人浓厚健康意识,滋养起来方兴未已的体育健康产业。在中国大陆,80%的人在健康方面投入超过总支出的5%,看病吃药,买保险、保健品居前三。97%的人愿把钱花在预防上,但其实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治疗上。  
   不过,在问及“为健康花的最大一笔钱”时,多数人表示是“为自己看病”(36.37%)和“为父母看病”(30.82%)。如何优化组合这样的家庭开支呢?体育健康锻炼,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可行性路线图。  
     现在的问题是老人孩子花钱多,中青年男性花钱用于体育健康的时候比较“吝啬”。有关的调查中,健康花销最大的两大人群是老人和孩子,分别占到总支出的45.49%和22.50%,接下来是中青年女性,占22.08%,而中青年男性仅占9.94%,显得不正常或者说不平衡。“老人在健康方面的花费多,这是由他们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主任陶立群表示,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减退,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很容易患上多种疾病,“尤其是现在的老年人,年轻时保健意识跟不上,有很多不良生活习惯,因此是疾病的高发人群。”再看看中国特色的广场舞大妈们,把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寓教于乐,寓于跳舞唱歌的活动中,使得娱乐化的体育健康产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  
     根据我们在美国的调查研究,65岁以上的人口占12%,但花去了整个医疗支出的30%,比例也是很高的。“为老人和孩子多花些钱是合理的,因为这两个人群都是健康上的弱势人群,在这方面国人做得很好。”但是中国大陆的中青年对健康花销的“吝啬”,却颇令人担心。健康生活报刊曾针对职场中青年进行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六成职场中青年人每年花在体检、购药、就医、购买健康物品或书刊的费用,总计不超过500元人民币。  
    中青年人,尤其是男性在健康方面花费低,一方面说明大多数年轻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职场人对于健康问题的严重忽视。体育健康专家分析,中青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调查中,近八成中青年人曾出现或经常出现浑身酸痛、神经衰弱、失眠、脱发、烦躁、忧郁等问题,其中超过四成人选择“顺其自然”来应对,仅有17.5%的中青年人用体检保证健康,坚持锻炼身体的中青年人则少之又少。“这部分人要对健康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是男性,一定要避免"过劳",不能指望吃老本来保持健康。”
     2016年媒体调查机构发现,中国大陆的体育健康支出呈现三大增长点,关键是对未来在健康上的投入打算,人们也是各有己见。例如,有人打算加强体育锻炼,有人为防大病专门存下一笔钱,也有人打算学会放松,定期去做保健按摩……在这其中,三大新的增长点值得关注。一是购买健康保险,这在诸多选项中占到了24.95%;二是养老,比例占到18.26%;三是买保健品和健康杂志书籍,占13.2%;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指出:“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上就少花8.5元”。最合理的健康投入方式,就是把钱花在预防上,放在体育锻炼上。调查中,尽管有97.29%的人都表示,“更愿意把钱花在预防上”,但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却指出,“中国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可见,国人对健康的预防还是行动晚于意识。  
     黄建始表示,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 1∶8.5∶100,即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支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美国经过20年研究,发现90%的人通过健康管理和教育,能把医药费降10%。“如果你愿意把钱花到早期的健康管理上,就可以把很少的钱花到后期治疗上,这是很划算的。”因此,中国人预存健康,需要在行动上努力,不要等到生病了才开始关注健康。  
     “实际上,花钱多少不是衡量健康的标准。”这是全世界体育健康研究专家的共识,健康投资是一个长期的,周而复始的工作,它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运动和合理饮食,这是我们保持健康的基础,而且不需要花费很多钱,就能带来长远的好处。另外一方面,要将健康作为个人的财产来进行管理,合理地投入一些资金,比如购买健康保险以及人身保障服务,经常化的进行体育健康锻炼。
     特别需要纠正一下的中国特色误区,是认为体育锻炼的针对性没有保健品更好,健康的第一要务首先是吃的有营养,更好的吸收营养依靠具体的养生秘法,不是依靠广谱化的体育锻炼。这一切,都忘记了体育锻炼才是激发人体自己生命潜力的最佳路径。
     这方面,比较一下保健品为主力军的中国健康产业,和全民健身运动,两者给予中国人的健康指数提高了多少呢?就会发现保健品等等健康产业,是弊大于利的,而体育产业绝对不会让任何人锻炼身体弄出来糖尿病或者高血脂等等。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穷日子是长期性、普遍性的约束着每一个人生活状态,自从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中国人改变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局面,仍然是把“吃饭穿衣亮家底”的炫富放在第一位,吃保健品而少吃饭就是这样的一种虚伪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导致了中国大陆吃保健品的人有一个顽固不化的理念“健康是吃出来的”,忘记了“病从口入”不仅仅是细菌跑到肚子里,更重要的是营养过剩也来自于好吃懒做怕运动,只有牢记“生命在于运动”才会明白体育锻炼不会让任何人营养过剩,不会患肥胖症而令人自惭形秽。健康,不是吃出来的。健康,是锻炼身体获得的。真正的健康产业,就是体育产业,而不是保健品产业。再看看中国人的健康情况调查报告,就会大吃一惊,就会认识到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要比吃保健品更加重要。尤其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对比,让世人看清楚了体育产业对于国家社会公民的健康长寿至关重要,吃保健品并不是形成老寿星的充分必要条件,锻炼身体才是健康长寿的充分必要条件。甚至于吃保健品的人更容易受到进口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还有垃圾食品对于中国人的危害性越来越大,中国人的抵抗疾病能力和免疫力也被保健品崇拜者误以为必须依赖“吃东西”,而不是锻炼身体。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例如太极拳、八段锦、灵子术等等“气功”及其依据的中医“气血理论”,也被踢出了健康领域,尤其是“法jj轮ff功ff事件”以后,谈虎色变的成语故事被改变成为“谈气色变”,政府一声令下,那些“意念制动”的“气功”被连同“人体特异功能”扫地出门。当然,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乱七八糟东西冒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确实误人子弟,把“灵异事件”之类的神狐鬼怪“魔法师”等等糟粕当成中国文化精华,欺世盗名,形成邪教组织,应该受到依法治理。
    中国dd人要想彻底告别东亚病夫的悲剧,只有发展体育健康事业,一步步壮大体育健康产业,因为没有产业化的体育事业,就没有造血功能,没有良性循环,没办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我是坚定不移的认为体育事业在中国人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必然成为健康产业的龙头老大,那种吃保健品的长命百岁路线图,远远不如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没有体育产业利国利民,很容易是假冒伪劣产品横行霸道,祸aa国aa殃aa民。特别是安利等等外国产品冲击中国的中医药保健和健康长寿思想,破坏生态环境,造成营养过剩的中国式“富贵病”,糖尿病、少年儿童小胖子和中青年人普遍性肥胖,以及相应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类的疾病造成了巨大的中国特色医疗负担。

(未完,待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